近期,各種軟軟的、黏黏的,像果凍一樣的“泥”類玩具走紅于校園周邊與網絡平臺, 例如“水晶泥”、“史萊姆”、“泡泡泥”、“棉花泥”、“戳戳泥”、“雪花泥”等等。這些“泥”類玩具五顏六色、觸感柔軟、能變換各種形狀,還可以用來吹泡泡,畫畫等,深受小朋友喜愛。 然而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絡輿情監測發現,因水晶泥、史萊姆等各種“泥”類玩具導致兒童誤食中毒的事件屢屢發生。據悉,全國各地針對校園周邊“泥”類玩具銷售場所開展了專項整治,但在網絡上,“泥”類玩具仍然在售,且銷量很大。為保護兒童免受此類產品傷害,中心組織專家對市場上銷售的“泥”類玩具進行分析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現發布關于“泥”類玩具的消費提示:
?
一、產品概述
?
市場銷售的“泥”類玩具名稱多樣,其中以“水晶泥”和“史萊姆”最為常見。 按照使用方法,“泥”類玩具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已配制好的成品,這類成品通常都會配送吸管,標稱可以吹泡泡。另一種是DIY的,即賣家提供配料和容器,由買方自行配制,是典型的三無產品,如圖1所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硼砂經常做為配料的一部分直接銷售,有的有明顯的硼砂標簽,有的沒有明顯標簽。
?

成品和自制“泥”類玩具
?
盡管“泥”類玩具花樣繁多,但其制作原理都如圖2所示,是利用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交聯劑硼砂(也稱助凝劑)發生化學反應,溶解狀態的聚乙烯醇被硼砂的陰離子拉到一起形成網狀結構的水凝膠。在此基礎上添加剃須膏、洗手液、乳液、色素、亮片、小珠子、黏土等就成為了孩子喜歡的各種“水晶泥”、“史萊姆”、“泡泡泥”、“棉花泥”、“戳戳泥”等等。
?

“泥”類玩具的制作原理
?
無論是成品還是自制的“泥”類玩具,硼砂都是制作的必備原料之一。硼砂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極大,短時間內過量攝入,會出現惡心、嘔吐、憂郁、驚厥、皮膚潮紅、循環衰竭等癥狀。若長期過量攝入,會引發多臟器的積蓄性中毒,造成肝、腎、腦、肺等器官的損傷。硼砂的成人中毒劑量為1~3克,成人致死量為15~20克,兒童致死量為5克(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的危害[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3,3(4,237)。
?
二、常見危險
?
1、成品“泥”類玩具顏色艷麗,類似果凍,且通常自帶吸管,標稱可吹泡泡。兒童在用吸管吹泡泡時,產品與口部近距離接 觸會使兒童忽視危險,可能會誤食,發生硼砂中毒的風險。
?
鑒于硼的毒性,我國和世界多國禁止將硼砂作為食品添加劑,并對硼的攝入提出了限定,例如,我國GB 5749-2006 《生活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了飲用水中硼的限值為0.5mg/L。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的硼攝入量為1~13mg/d。歐盟對液體、顏料、膠狀物等材料玩具的硼含量的要求限量為300mg/kg等。通過市場上隨機購買的10款成品“水晶泥”類產品測試結果表明,8款產品的硼含量超過了300mg/kg,最高的一款達到了1336mg/kg,遠超過了各國對硼含量的安全限定。兒童在使用成品水晶泥吹泡泡過程中一旦誤食,就有可能發生硼砂中毒的危險。
?
2、自制“泥”類玩具更加危險,兒童玩耍過程中會直接接觸大劑量的硼砂和其他化學配料。皮膚長時間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容易引起化學燒傷、過敏或積累性中毒; 若兒童玩耍期間濫用配制容器,如用裝過硼砂的杯子喝水,或玩耍后未及時洗手都易誤食硼砂或其他化學配料,導致中毒的危險。
?
自制“泥”類玩具屬于化學及類似活動的實驗玩具,按照標準GB 26387-2011《玩具安全 化學及類似活動的實驗玩具》的要求,不應含有標準規定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化學配制品,應標識警告語。自制“泥”類玩具中的硼砂和聚乙烯醇等配料均不是該標準容許含有的化學物質,通常也沒有任何警告標識。
?
3、也有一些所謂“無毒水晶泥”產品,在含聚乙烯醇的膠水加入了一些日化產品來代替硼砂,例如洗衣粉、洗衣液、刮胡膏、沐浴露、瓜爾膠等,這樣做其實非常具有迷惑性,因為這些日化產品本身其實就含有硼砂成分,兒童玩耍過程中同樣具有誤食中毒的安全隱患。
?
此外,根據我國玩具強制性安全標準GB 6675.1-2014 《玩具安全基本規范》5.3條款中對玩具化學性能的要求:玩具產品在正常使用及經濫用試驗后所暴露的化學物質,不應給人體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玩具產品在考慮可能的接觸途徑時應包括吞咽、舔舐、吮吸、長時間與皮膚接觸等途徑;玩具產品中的液體應避免兒童接觸及吞食,如果可能被接觸或吞食,則應是安全的。無論成品還是自制“水晶泥”、“史萊姆”等“泥”類玩具均含有禁用為食品添加劑的硼砂,顯然不符合上述標準要求。
?
三、預防措施
?
由于兒童對危險缺乏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監護人應進行有效監護,不要為兒童購買水晶泥等“泥”類玩具,尤其是自制“泥”類玩具。在發現兒童玩耍此類產品時,應及時制止并進行安全警示教育。
?
若兒童在玩耍水晶泥等“泥”類玩具的過程中發生傷害事件,消費者可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提供有關產品傷害信息或缺陷線索。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